11月1日,我校开展了综合学科“新基础教育”精品课教研活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闫若婻副教授到场指导。此次活动在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边境地区教育结对帮扶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桂林市石油小学的老师们和我校全体综合组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综合组5位老师先后呈现了科学、书法、音乐、体育、美术等5节课。课上,老师们思路明晰,注重资源生成和教学过程的“收”与“放”,课堂或厚实稳重、基础扎实、强调实效;或教法新颖,语言幽默生动,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或循循善诱、环环紧扣教学目标、结构层次分明,充分彰显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学校综合学科的创新发展。
姚荣红老师执教的《风的成因》,通过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形成原因,助力学生在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之间建立联系;廖传勤老师执教的欧体楷书《欠、攵部》引导学生通过临摹、对比、调整,提升书法鉴赏和书写能力,体会书法的魅力和乐趣,开拓书法视野,提高书法素养。
吴纯娜老师执教的《乃哟乃》引导学生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学跳少数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团结民族的情感,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民族氛围中;蒋远江老师执教的《曲线跑》,用游戏贯穿整节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的乐趣,陪学生收获知识技能,养成体育品质。黄云飞老师执教的《深浅变化》引导学生掌握光影变化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开发求异思维,探究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评课议课环节,首先由各执教老师结合所上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陈述和反思。随后,执教老师所在团队成员结合集体备课研讨过程开展反思及重建。接着,闫若婻副教授围绕课堂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针对课堂的“收”与“放”、互动与生成方面进行评课,提出具体、专业的建议。她认为老师们的教学风格突出、特色明显,课堂或流畅、或严谨、或欢乐、或健康、或雅致。
本次研讨活动,为三校教师提供了展示、学习、互动的平台:老师们在经验和创新上,不断思想碰撞并寻求合作,在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